2025年AICPA考试科目体系正式升级为3门核心+1门选修的架构,考生需通过总计四门科目方可取证。核心科目涵盖财务会计与报告(FAR)、审计与鉴证(AUD)、法律法规(REG),选修科目需从商业分析与报告(BAR)、税务合规与规划(TCP)、信息系统与控制(ISC)中三选一。小编结合AICPA最新改革政策,系统解析科目内涵、难度分布及备考策略,帮助新手考生高效规划学习路径。这一调整强化了专业深度与灵活性,考生需在夯实核心基础后根据职业方向选择专项领域。

科目构成具体如何安排?
核心科目聚焦会计、审计与法规三大支柱领域。FAR(财务会计与报告)内容最庞杂,涵盖会计准则、财务报表编制、政府会计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模块,知识点占考试体系30%以上,建议学习时长180-200小时。AUD(审计与鉴证)侧重风险导向审计流程,要求掌握内部控制、鉴证业务及审计标准框架,题型中模拟案例题占比50%,需通过实际场景反向推导审计程序。REG(法规)聚焦美国税法与商法应用,包含联邦税法、商业合同法及职业道德,中美差异显著,需重点强化税务计算与合规分析。
选修科目凸显专业细分方向。BAR(商业分析与报告)整合数据分析与政府会计,适合财务分析岗位;TCP(税务合规与规划)深化个人所得税与企业税务筹划,匹配税务顾问职业路径;ISC(信息系统与控制)要求掌握数据安全与业务流程建模,适合IT审计方向。所有科目均为机考形式,单科时长4小时,满分99分,75分及格。
各科目难度与特点有何差异?
从全球通过率与知识负荷维度看,科目难度梯队为:FAR>REG>AUD>选修科目。FAR因内容广度被视为基础关卡,需记忆大量准则与报表逻辑;REG因美国税法频繁更新且与中国体系差异大,成为国际考生主要挑战;AUD重逻辑推理,通过率约48%-53%;选修科目中TCP通过率较高(达74%),ISC对技术背景要求严格。
难度差异源于考核重点分化。FAR强调计算精准性与准则应用,AUD要求流程理解与职业判断,REG侧重法律条文记忆与场景应用,选修科目则更注重实务操作能力。例如BAR需熟练使用财务模型分析供应链风险,TCP需模拟跨境税务筹划方案,ISC需配置信息安全策略。考生需根据自身基础选择选修科目:零背景优先选TCP,财务从业者选BAR,IT背景选ISC可降低学习成本。
如何规划备考顺序与策略?
科目顺序建议采用先核心后选修、难易交替的递进策略。优先攻克FAR奠定会计基础,再联报AUD(两科知识点重叠度达30%),随后专攻REG,最后根据职业方向选择选修科目。全职考生每日投入4-6小时,可压缩周期至8-10个月;在职考生需延长至12-15个月,利用碎片时间强化题库练习。
时间管理需紧扣成绩有效期政策。2025年起,单科成绩有效期延长至30个月,从通过第一门科目之日计算。考生需在此期限内通过全科,否则已通过科目成绩将依次作废。备考资源选择上,建议搭配官方教材与模拟题库,基础阶段精读准则框架,强化阶段每日练习50-100道选择题,冲刺阶段每周完成2套全真模考。
2025年考试窗口灵活,核心科目全年可预约(法定假日除外),选修科目集中在1月、4月、7月、10月开放。小编鼓励考生:尽管科目改革增加专业性要求,但通过率稳定在50%左右,只需科学规划即可高效通关。新手可从FAR起步,利用Q4窗口(10月-12月)锁定首科胜局。
好了,以上就是【AICPA考试科目有几门?一文读懂】的全部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USCPA相关政策,请访问【USCPA报考指南】栏目!一键轻松GET USCPA报名条件、报名费用、补学分、证书互换等全面信息!
相关拓展:



USCPA报考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9-30


复制本文链接
试听课
1372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