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USCPA考试全球平均通过率稳定在50%左右,显著高于国内CPA考试(通过率仅10%-15%)。这一数据源于AICPA官方统计,涵盖核心科目与选修科目的综合表现。小编认为,对新手考生而言,理解通过率背后的科目差异、备考策略及政策变化,比单纯关注数字更具实际意义。下文将结合2025年考试改革新规,从通过率结构、中国考生特殊挑战、提分路径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
各科目通过率有何差异?
2025年考试改革后,科目调整为3门核心+1门选修模式,各科通过率分化明显。核心科目中,FAR(财务会计与报告)通过率最低(约44%-50%),因其覆盖美国会计准则、政府会计等庞杂内容,被考生视为难度天花板。AUD(审计与鉴证)通过率约48%-53%,侧重审计流程与职业判断,需熟悉内部控制及鉴证业务逻辑。REG(法规)因美国税法频繁更新,通过率波动较大(约50%-62%),需重点掌握联邦税法与商法应用。
选修科目中,TCP(税务合规与规划)通过率最高(达74%),题型以税务场景实战为主,成为性价比首选;BAR(商业分析与报告)通过率约68%,适合财务分析方向考生;ISC(信息系统与控制)因涉及编程逻辑,通过率最低(约58%),非IT背景考生需谨慎选择。整体来看,选修科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备考效率,考生需结合职业方向匹配科目。
中国考生面临哪些特殊挑战?
尽管全球通过率乐观,中国考生需应对三大核心难点。首先是会计准则差异,美国以公允市值核算为主,与国内准则在养老金会计、合并报表等领域存在显著区别,约40%的考生因未能适应差异而弃考。其次是语言障碍,全英文考试要求快速理解专业术语(如SOC报告),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,侧重逻辑而非语法精度。最后是跨境考试成本,中国大陆未设考点,考生需赴日、韩、关岛等地参考,差旅与时间成本较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考生通过率常高于全球均值,印证了针对性备考的有效性。
如何制定高通过率备考策略?
提升通过率需聚焦科目搭配、时间规划与技巧训练三方面。科目顺序上,建议按FAR→AUD→REG→选修的递进顺序学习,避免FAR与BAR组合(内容重叠易混淆)。时间管理上,核心科目每月可考,选修科目仅1月、4月、7月、10月开放,需在30个月内通过全科(成绩有效期)。
技巧层面,选择题(MCQ)需排除绝对化选项(如必须所有),模拟题(TBS)需预留20分钟复查数据钩稽关系。对于准则差异,可通过中美案例对比(如合并报表处理)深化理解,每日投入2-3小时碎片化学习,优先攻克FAR资产模块与REG税法更新点。在职考生可参考基础期(1-2个月)+强化期(3-4周)+冲刺期(2周)的三阶段法,合理分配300-400小时总学习时间。
不同背景考生如何规划?
会计专业考生可缩短FAR和AUD的学习时长,重点投入REG的税法记忆和BEC的写作训练。非专业考生需先补基础,例如通过《美国会计先修课》理解借贷记账法,再主攻FAR的准则应用。时间紧张者可采用重点突破法:根据考纲权重分配精力(如FAR中政府会计占比低可适度精简),选修科目选择通过率高的TCP(达74%)。
2025年政策利好包括:成绩有效期延长至30个月,核心科目每月可考。小编鼓励考生:USCPA通过率约50%,只要科学规划、持续投入,完全可能1年内通关。
好了,以上就是【USCPA考试通过率能有多少?】的全部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USCPA相关政策,请访问【USCPA报考指南】栏目!一键轻松GET USCPA报名条件、报名费用、补学分、证书互换等全面信息!
相关拓展:



USCPA报考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9-28


复制本文链接
试听课
1375



















